生物肥料双造粒是针对生物肥料的进阶造粒工艺,核心是通过两次造粒及配套的筛分、烘干等流程,解决传统单步造粒存在的成型率低、营养不均、颗粒品质差等问题,常见两种核心实现形式,且在设备、应用场景上都有鲜明特点,以下是详细介绍:
主流工艺与设备类型
双烘干辅助型造粒工艺:该工艺常配套完整的生产系统,核心是通过两次烘干配合筛分,提升颗粒成型质量,适配硅钙钾镁肥等难造粒生物肥料。其设备系统包含混料机、造粒机、两次烘干设备及多级筛分机,工作时先将粉状原料混合后送入造粒机初步成球,经湿料筛分剔除小颗粒后,进入烘干机将水分降至 10% 左右;再经烘干筛分筛除细粉,送入第二烘干机把水分压低至 3% 左右,精选出 2.5 - 4.0mm 的合格颗粒。这种工艺能大幅降低肥料破碎率,解决传统设备造粒质量差的问题。
双模挤压式造粒设备:这类设备属于集成化双造粒设备,主机集环模和平模于一体,相当于 2 台造粒机协同工作。它可加工鸡粪、羊粪等粪便类生物肥原料,工作时先通过喂料机搭配调速器控制进料量,同时对物料二次搅拌,再经双模挤压造粒。其产出的颗粒成分均匀、表面光洁、硬度适中,且造粒时温升低于 30℃,能较好保留生物肥中微生物等营养成分,像 HP - 450、HP - 650 等型号,产量可达 5 - 8t/h,成粒率超 95%。
二次喷浆型造粒工艺:专门针对微生物菌剂肥料设计,通过两次喷浆实现营养均衡包裹。流程上先制备菌液,初次喷浆造粒时将菌液与聚谷氨酸、壳寡糖等辅料混合雾化,蒸发水分团聚成微小颗粒,筛除不合格颗粒后备用;二次喷浆造粒则把调配好的含多肽等成分的辅料浆,均匀包裹在初次成型的颗粒外周,再经固形、烘干、裹粉等后处理,实现每粒肥料营养成分趋于均衡。比如会在二次加工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等菌种,提升肥料抗病、促生效果。
扫码加微信了解更多